APP下载
机会在手,求职信息实时掌握
    Alternate Text
    APP下载
    Alternate Text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Alternate Text
    小程序
首页 > 事业单位招聘 > 招聘详情

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

分享至

一、学院概况

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苏州吴中区上方山下,石湖之畔,占地500余亩,建筑总面积21余万平方,是2003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苏州市属公办普通高校,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单位、江苏省文明校园、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、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、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。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成立于19469月的"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",是苏州最早建立的工科类职业技术学校。

学校下设精密制造工程系、机电工程系、电子与通信工程系、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、经贸管理系、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、国际教育学院、汽车工程系等10个教学系(院、部),开设专业40个,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名,教职工500余名,高级职称教师134名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省"333工程""青蓝工程""六大人才高峰"培养对象60余名。学院现设有精密制造工程系、机电工程系、电子与通信工程系、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、经贸管理系、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、国际教育学院、汽车工程系、思想政治教学部、体育部等10个教学单位。

学校秉承"向阳而生、精工笃行"校训和"我在乎你"学院精神,彰显"聚集智能制造、聚焦技术技能、聚力产教融合"的办学特色,对接智能制造重点领域,服务地区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发展。学校"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"入选国家"双高计划"专业群建设,智能制造专业改革获评2017-2018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特等奖。学校依托全国装备制造示范专业、全国骨干专业、教育部"1+x"证书试点项目以及江苏省劳模工作室和技能训练中心、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工程实验室、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、国家级众创空间等教育培训与科技服务平台,打造国家、省级科技创新团队、优秀教学团队,与苏州地区龙头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,共建企业学院,共建教学资源,联合技术攻关。学校现有发明专利112项,获评江苏省科技进步奖,连续多年被评为"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"

二、招聘信息

本年度学院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,具体招聘条件及岗位要求如下:

1.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;

2.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应聘人员,年龄在45周岁以下,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;

3.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;

4.具有《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》中要求的资格条件。

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一览表

序号岗位名称岗位简介招聘人数学历条件专业条件
1精密系专任教师从事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教学和科研3博士研究生机电控制类

机械工程类

2机电系专任教师从事电气工程、控制专业教学和科研3博士研究生机电控制类

机械工程类

3电信系专任教师从事电子信息类、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3博士研究生电子信息类
4软件系专任教师从事信息安全、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3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类
5经管系专任教师从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教学和科研2博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类
6建艺系专任教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2博士研究生建筑工程类

城建规划类

7汽车系专任教师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制造教学和科研2博士研究生机械工程类
8思政部专任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2博士研究生社会政治类

三、引进待遇

本次招聘岗位均为苏州市市属事业单位编制,学校根据业绩能力、学术水平、专业学科紧缺程度,为高层次教师岗位提供住房补贴、科研启动经费、过渡教师公寓等引进优惠待遇:

1.给予苏州市市属事业单位编制;

2.给予一次性安家费,博士研究生30-35万左右,教授50-80万元;

3.给予科研启动金,博士研究生5-10万元,教授20-30万元;

4.提供三年过渡性教师公寓。

四、招聘组织

1.全年招聘,招满为止;

2.报名方式:网络报名,邮箱地址:rsszc@siit.edu.cn,邮件标题注明:应聘岗位+本人姓名+学位+毕业学校+所学专业+高校人才网;

3.招聘面试:每季度组织进编面试,具体事项另行通知;

4.联系方式

学校网址:http://www.siit.edu.cn
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国际教育园致能大道1

联系人:人事师资处许老师、肖老师

联系电话:0512-66587534

附件:江苏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

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

202115

专题推荐

进入关怀模式